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下的人类文明之光,也是教育之光 | 头条

蒲公英智库 新校长传媒 2021-12-23


 01 
今天,正是一些慢慢在“眼前的历史”中沉淀的细节,托起了教育理应关注的文明走向与价值方向。
几个月前,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叫吴芃,在英国一夜成为“疫情网红”。
自3月5日起,吴芃每天制作和发布“英国疫情图谱”,他因自己的义举获得大量“点赞”。英国网友甚至发起“PengForPM”(吴芃当首相)话题和网络请愿活动,以“超越种族”的姿态表达赞赏。异国网友的信任催生了吴芃更大的责任感,他坚持制图直到英国疫情好转,“在我的推特里,没有任何一个评论有种族主义倾向。大家都认为,抗击疫情不是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的事,而是全世界共同的事……”
美国犹太青年郭杰瑞,在B站以及Youtube上都有很高的人气。在疫情爆发期间,郭杰瑞以实地探访的短视频形式记录《海外抗疫日记》,坚持以真相对抗谎言。毫无例外,在收获大量点赞的同时,他也不得不直面许多质疑甚至恐吓。而他表示,自己只应表达眼睛所看到的真相,这世界,始终有些人性道德的制高点不应该受到挑战。

 02 
最开始只是歌声和音乐蔓延,渐渐地,人们开始在阳台上鼓掌、挥手、喝彩。歌声和音乐从大街小巷传来,房子里、窗户旁、阳台上,到钢琴、小号、小提琴的演奏,所有声音汇集在意大利上空,阳台变舞台,近邻变听众,男女老少纷纷参与到了这场阳台音乐会中来。
罗马市长一则推文——“今晚7点让我们歌唱以问候”在推波助澜,罗马乐团Fanfaroma也发起了“快闪之声”活动鼓励民众们打开窗户,用各种方式制造声量,锅碗瓢盆齐上阵。从这时起,音乐在整个意大利蔓延开来。从南部的那不勒斯市,到西西里的首府巴勒莫,再到北部的都灵,不论是公寓楼,还是高楼大厦,人们都自发走上阳台唱歌或吹奏。
阳台音乐会俨然成为意大利人在疫情期间建造的一座艺术堡垒,以抵抗灾难造成的伤痛。毫无疑问,这一场长达数月的危机带给人类群体惧怕与绝望,压抑与窒息。但即便是最糟糕的时代,也抵挡不住人类以创造击碎恐惧。
意大利人用音乐的方式重新定义社交距离,保持距离本是一种疏远,但创意可以化冰冷为神奇。这些真实的画面让我们看到,空间的隔离并不意味着社交关系的疏远,身体的远近和心灵的共鸣,也许并没有必然联系。

 03 
1月23日,武汉封城。明星韩红旗下的基金会在疫情中募集3.29亿元,全部以最快的速度换成物资,冒险送入武汉;但随后“枪打出头鸟”,基金会被举报,韩红及其基金会被推向舆论漩涡,被迫花大量时间自证清白。
在地球的另一边,一个更为出名的基金会资助了上百个团队进行疫苗攻关,确保它们得到全速推进,并努力确保将成果提供给每一个有需要的人,这就是盖茨基金会。
但如今在社交媒体上,关于比尔·盖茨的“阴谋论”五花八门:有人指责他“制造”新冠病毒,然后再从疫苗中牟利;有人声称他试图通过病毒谋杀人类控制人口;还有则认为他利用这次机会监控全人类......
是的,总得有人要去擦星星,即便不断有人路上被绊倒。他们中当然还包括很多人,一边需要对这个世界付出良善和公益,一边却需要应接这个世界的的质疑甚至恶意。然而文明的希望在于,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放下自己的坚守。

 04 
盛唐时期,日本长屋王赠送中国唐代佛教大德上千件袈裟,边缘都绣着一首偈子:“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如今千百年过去,“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被印在了日本HSK事务局支援湖北高校的物资纸箱上,字虽少,情却真。
其实诗终究是诗,标语也终究是标语,只是背后的思维模式与文明共生感,更发人深省。哪怕是千年前的句子,不同国度的人、不同时代的人都能与之共鸣。
2月1日,意大利佛罗伦萨市长纳德拉在自己的推特上发起“拥抱一个中国人”的倡议,他称新型冠状病毒是一场共同的战斗,鼓励意大利人理性地看待疫情,不要因此而歧视和害怕中国人,并谴责那些借此机会排外的心理恐怖主义行为。
美国的《国家评论》刊登了布鲁诺·马卡斯的一篇《新冠病毒与文明冲突》的文章。他在亚洲疫情迅速扩展的两个月中,刚好在亚洲旅行,目睹了整个亚洲对此次疫情的重视。“战胜疫情能力最充满希望的消息,来自被大致称为儒家世界的地方。”布鲁诺·马卡斯看到中国、新加坡、越南、韩国等国控制疫情的决心和阶段性成果后这样写到。
世界的模样,取决于你凝视它的眼光。越是心怀善意的人,越懂得什么是海纳百川的理解与包容,相互取舍的借鉴与学习。可见,美好事物自有它的韧性与穿透力,在疫情仍在持续之际,一定有另一种持续,托住了文明社会必须坚持的价值。

 05 
从6月11日北京西城区确诊1例病例起,中国抗疫行动迅速且有序,创下了驯服了第二波新冠疫情且没有任何伤亡的“神话”。面对同样的敌人——新冠病毒,《时代》周刊对中美两国不同的应对态度造成的不同防控结果进行了“反思”,疫情之下,各个国家都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
北京新发地疫情的“速战速决”,无疑给那些疫情仍处于失控状态的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希望。相比武汉那样的大清扫式大封锁来控制疫情,北京、大连等地却试图避免采用武汉曾经的方法,如此差异的应对方式也让各国意识到,抗疫模式或许不能照抄照搬。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给各个国家出了一道难题:保护生命和保卫经济,何者为先?中国选择了前者。虽然市场封闭、小区封闭、人员隔离,部分经济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抑制,我们自觉自律,保证抗疫举措落地生根。
“西城大爷”是北京疫情的零号病人,他冷静、清晰地对自己在本市所去过的地方做了准确描述,这让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锁定本轮北京疫情的源头。不仅如此,他还清晰地回忆出了之前两周接触过的每一个人,提供了一份38人的详细名单。媒体在感叹大爷拥有强大记忆力的同时,也在感叹大爷的态度。大爷在知道自己患上新冠肺炎后,特意避开了公共交通,并没有给其他人添麻烦,而是独自骑车到医院检查并隔离治疗。
秩序和规则来源于科学,落实于责任。德国中国问题专家弗兰克·西伦认为,中国能快速从新冠病毒阴影中恢复和“中国人高度自律”有关。北京新发地抗疫,从开始到清零,是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个完整案例!如今,防疫大考还未交卷,中国人的团结协作和相互信任,中国的机制、策略乃至速度,都让世界看见了战胜疫情的曙光。

 06 
2020年的中国战疫,涌现出千千万万个智者、仁者和勇者。耄耋之年,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临危受命,奔赴抗击病毒最前线,为打胜抗疫战服下定心丸;各地医疗人员在请愿书上留下一个个指印,不计报酬,不论生死,逆着人流,驰援武汉;24岁的“雨衣妹妹”写下遗书,千里逆行奔赴武汉为医护工作者义务做饭;在武汉解封前一天突发心梗去世的武汉社区志愿者刘俊,每天为社区居民代购米、蔬菜和药品,一层楼一层楼地爬上爬下送货……
疫情之下没有孤岛。疫苗是人类最重要的一道防护,美国科学家在全世界范围发起一个近30000志愿者的测试,要求志愿者暴露自己在新冠状病毒之下,以测试潜在疫苗的有效性。这是一个非常高风险的实验,但30000志愿者已经集结,他们来自全球各地。
在中国,参加重组新冠疫苗接种试验招募的志愿者年龄在18周岁至60周岁,分成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三组,每组36人。这些疫苗,是由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研发的。
首批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Ⅰ期临床试验志愿者有4人,武汉志愿者靳官萍是唯一的女生,从开始填写相关表格,接着排队体检,量身高、称体重、测体温、做心电图,还有咽拭子、CT等。注射完疫苗之后,接下来将进行为期14天的医学观察,一日三餐不重样地吃吃吃……
“总要有人站出来,全国都在帮我们武汉,我也想出份力。”志愿者任超坦言,成为首批接受新冠疫苗的人,其实会有点害怕,但自己当过兵,这比上战场容易。
在暗夜中,这片土地上总有人挺身而出,燃烧自己,用微光指引前路。他们是大学生、退伍军人、普通职工……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只是普普通通的市民,但在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战争中,他们是勇敢的探路者,是希望,更是光。
没有人会怀疑文明进步不可逆转的未来,而未来,建立在文明曲折的过去。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张首晟说过:“回顾大历史,我们发现,文明的主线是能量与信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不过是为能量和信息的交流铺路者,用这样的眼光看待大历史与人类文明,我们能对未来有何展望呢?”休戚相关,命运与共,当我们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时候,都是人类历史长河淬炼的文明之光。
一个文明的时代,无论是繁荣持续,还是正在消退……教育能做的永远是,用我们的工作,让人心朝向明亮的一方,以此不仅是唤回,更需要唤醒,另一个更好的时代。
敬请关注,疫情生态下一场教育人的专业盛会——愿这些背景,成为你我他为相遇而出发的原因。





滑动查看流程


学术主持:邱华国(苏州半书房发起人)



如何准确理解学校办学目标,制定有效的教研标准?

刘充(宁波蓝青小学副校长)


一场高品质的教研,要举全校之力

潘香君(常州星河实验小学教育科研部主任)


激活教师“研究态”,我们在做些什么?

李玉晓(青岛二中教师发展处主任)



学校德育需要顶层设计,要点在于“因地制宜”

陶维军(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德育处主任)


“协作共育”新机制,德育主任怎样穿针引线?

郭晓慧(潍坊东明教育集团东明校区小学部德育主任)


《如何为班主任工作构建支持系统?》

刘英楠(哈尔滨继红小学副校长)



学术主持:王干(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副校长)



年级“小生态”与学校“大气象”

朱则光(青岛金家岭学校执行校长,原北京十一学校初中年级主任)


级部管理协同术——年级长的一天

吴雅玲(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副校长兼任年级校长)


一个矩阵的自我驱动

王倩茹(郑中国际学校小学部年级长)



自主管理是学生成长的最高境界

待定


生涯教育:用力最多的学校在这样链接资源

王晓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学生工作处副主任)


基于学生个体发展方向的治理体系创新

陈俊荣(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常务副校长)



学术主持:刘艳萍(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



280天建一所未来学校,技术团队扮演了什么角色?

但非(深圳市南山区前海港湾学校技术团队负责人)


满意度超95%的校园IT服务中心,是怎么架构和运作的?

赵海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信息中心主任)


从“边缘”到“闪耀”:当智慧团队“站在学校正中央”

罗化瑜(重庆二十九中信息中心主任)



岛上学校的“五星”后勤标准

李国友(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后勤主任)


后勤管理的弧线能抛多远?

赵宗新(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后勤中心主任)


一支过硬的后勤队伍是如何“炼”成的?

待定



学术主持:焦憬(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校长)



听,这是伟大的心灵在文明的长河里低颂

欧健(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把馆门打开,让世界进来

曾品方(台湾万兴小学)


“最美基层图书馆”:如何盘活沉睡的学校馆藏资源?

张超伟(合肥望湖小学副校长)

 


卓越中层的自我领导力

王干(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副校长)


变革中的校长,渴求怎样的中层伙伴?

刘艳萍(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 






滑动查看流程



主旨报告:真正去“共建”一所属于自己的学校

范铁(ATDesign工作所设计董事、探月学院新校区总设计师)


校长就是学校的设计师

闫学(杭州市未来科技城海曙小学校长)


我在充满“未来感”的庭院式校园

臧秀霞(深圳市福田区红岭实验小学执行校长)


实验室里的黑科技

王贤明(宁波鄞州中学校长)


让每一个空间都为孩子的成长赋能

冯正华(东莞松山湖北区学校校长)


学校空间情境如何促进深度学习?

罗朝宣(深圳南山实验港湾学校校长)


学校云游学vlog展示



主旨报告:技术如何变革教育场景?

焦建利(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


这所学校将“未来”刻在DNA里

刘彦(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


为了这次毕业典礼,我们在线上重建了整个学校

徐婧(平和学校高中部校长)


站在系统的基础上,才能赋能场景 

张旭(深圳市南山区香山里小学副校长)


从1.0到5.0的校本课程蝶变之路

冯璐(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校长)


校园里的屋顶景观新美学

古燕琴(北京师范大学天津生态城附属学校副校长)


学校云游学vlog展示



主旨报告:让虚拟教学有了更多可能

蔡苏(北师大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博士)


重新设计一所好学校

唐晓勇(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校长)


建设一个具有活的灵魂校园景观系统

蔡朝晖(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校长)


我的学校是一座“未来小镇”

张一名(北京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品牌中心负责人)


与物联网同行,构建智慧校园

邹学军(无锡市新吴区鸿山实验小学校长)


一所建在博物馆里的学校 

待定(翔宇教育集团)


学校云游学vlog展示



主旨报告:未来教师的角色

曹培杰(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


一节课就是一个世界

胡马(东江广雅学校中医课程老师)


有“戏”的教育更精彩

何家伟(新加坡著名导演)


让孩子在真实场景中学习

陈杭(杭州云谷学校小学科学首席教师)


在这所自带“科学”基因的学校,和博士一起搞科研

宋如郊(深圳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校长)


教育空间重构人与人

杨欢(DETT教育设计研究院空间环境设计总监)


学校云游学vlog展示









滑动查看流程


学术主持:王维令(成都市双林小学副校长)



班级组织变革的现在与未来

李娜(北京教育学院校长学院博士)


班级小组如何进化成为合作学习型团队?

覃丽兰(湖南省特级教师,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


班级变成混龄“社区”,我怎样当好48个孩子的大家长?

斯琴(深圳道尔顿新华公学教研中心主任)


项目制管理,让每一个学生做自己的CEO

白雪(成都市实验小学课程中心主任)


连接赋能:互联时代班级职能架构新范式

孙丽凤(上海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初中班主任首席教师)


没了行政班,怎么组织学生?

鲁家钰(探月学院项目教练部负责人)



学术主持:周建军(全国品格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学校)



重建学生发展评价体系

李家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


云谷学生是如何做成长规划的

曾艳(杭州云谷学校九年级年级组长)


导师制下,我们如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轨迹?

滕雪萍(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生化团队首席导师)


我用“班级货币”撬动了一群初中生的进步潜力

方海东(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温州市第二中学)


化评价为动力——巴蜀葵班的动态评价故事

代静析(重庆市优秀班主任,重庆市巴蜀小学)


认识你的学生:班主任的评价素养关键修炼

赵凯(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学术主持:待定



面向未来的班级,需要我们重新想象

张鲁川(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部研究员)


让教室的个性空间,成为师生成长故事的诗意表达

姚君丹(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副校长)


在线教学下,如何运营“云班级”?

田冰冰(全国十佳班主任,杭州市春晖小学校长)


用视觉重建规则,让每个教育空间赋能儿童成长

周建军(全国品格教育联盟副理秘书长,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学校)


课程融入环境,与学生共度灵动的四季

王丽萍(宁波市鄞州区邱隘实验小学班主任)


文化育人,向美而生

郑英(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



学术主持:田冰冰(全国十佳小学班主任,杭州市春晖小学校长)



素养本位下的班本课程关键词重构

齐学红(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


影视德育课程

林甲景(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副校长)


成长班会课程

林志超(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


生涯体验课程

张晓冬(上海市建平中学心理高级教师)


班级序列活动策展

叶德元(全国模范教师,成都七中育才学校)








滑动查看流程



国际青年教育者之声:“我们如何学习,我们如何存在”


全球学习方式创新报告

胡明明(蒲公英教育智库学校内涵发展研究院负责人)



教育神经科学与课程教学设计

周加仙(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组织学与关系学

张阳(北京探月学校社会科学部负责人) 



深度学习的评价工具箱

美国卡斯湾高中


游戏化学习的过程激励机制

Katie Salen(Quest to Learn学校创始人)


算法学习的课堂提问艺术

冯书伟(北京亦庄实验小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  


合作学习的管理策略

叶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洪山小学校长) 



新冠疫情下的混合式学习经验

马鸣燕(美国普利西学校中学部创校老师)


行走中的课堂,打开围墙的学校

唐雅月(巴川中学精英班海外首席升学指导)


学生们如何在场馆式学习中看见在地魅力

申珅(西安曲江二小博物馆课程负责人)


动态变化的未来世界,怎么做一个自适应的学习者

李璐多(纽约大学学生)



博物馆研学中的学生任务单设计

张晓扬 (南京尤里卡教育创始人)


混合式学习中的学生课程表设计

日本N高中


探究式学习中的阅读资源包设计

田桂诱(重庆江北新村实验小学副校长)


野外考察学习中的前置教学内容设计

Nina(瑞典自然教育导师)


体验式学习中的学习目标设计

池晓(钥匙玩校创始人)



学习者反馈


青年教育者的思辨之声



动觉学习的课堂

任虎虎(太仓高级中学教师)


信息化的课堂

刘密贵(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教师)


社会情感学习的课堂

Kadie Scofield De Lucia(佛罗里达州坦帕市格雷迪小学教师


实验学习怎么把常识带回到课堂

郑腾飞(上海筑桥实验小学校长助理)


项目式学习的课堂

李晖(长沙市岳麓区第一小学校长)



基于图书馆的挑战式学习

李芳(无痕教育集团课程研发负责人)


学生如何为深度学习策展

王志(北京中学STEM项目负责人)


县城学生们的社区项目式学习

曹竹飞(北京毅恒挚友大学生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导师发展部总监)



VR+桌游,如何设计能解决社会问题的好课程

李倩茹(Upbeing联合创始人)


艺术统整式学习的两难抉择设计

张乐(蒲公英教育智库教育戏剧德育课教材主编)


STEAM课程设计

邓大非(“打开天空”STEAM课程研发总监)


概念为本的深度学习课程设计

王旺(上海民办国际化学校教育集团课程负责人)




教师如何利用头脑风暴鼓励创新

待定


跨学科的项目如何管理

殷郡伟(常州市武进区清英外国语学校副校长)


课题研究可以怎么组织

易晓禹(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发展中心主任)








滑动查看流程


学术主持:李大圣(教育学博士,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



张宏伟(北京市特级教师,全景式数学创始人)


薛法根(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姚铁龙(广东省特级教师,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倡导者)

宋立亭(北京中关村三小发展部主任)

曹培杰(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



梁勇(深圳南科大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

宋涛(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技术科科长)



学术主持:罗滨(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花洁(上海嘉定区教育学院副院长)



陈静静(博士,学习共同体研究院院长)



刘静波(中国高质量学习研究中心主任)

张祖庆(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谷里书院)



杨薪意(成都市特级教师,成都市行知小学校)



王崧舟(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郑钢(上海市三林东校党支部书记,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国际交流中心兼职研究员)



刘希娅(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





滑动查看流程




(四年级上-第二单元:阅读策略提问)


学术主持:张咏梅(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武凤霞(江苏省特级教师,无锡东林小学教育集团)

李怀源(北京教育学院)

张祖庆(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谷里书院)



(五年级下-五单元:人物描写)


学术主持:范立娜(天津市津南区语文教研员,人教社特聘部编教材培训专家)


景洪春(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

何捷(作家,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吴勇(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江宁区小语教研员)



(非教材单元:《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田忌赛马》)


学术主持:林莘(福建省特级教师,融侨赛德伯学校)


鱼利明(乌鲁木齐小学语文教研员,市小语会会长)

罗才军(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

干国祥(深度语文发起人,全人之美课程总设计)



(六年级上-八单元:鲁迅单元)


学术主持:王小毅(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


薛法根(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盛新凤(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湖州吴兴区研训中心)蒋军晶(浙江省特级教师,2017年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





滑动查看流程



学术主持:庄惠芬(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常州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观摩课+报告:一个数除以分数

张宏伟(北京市特级教师,全景式数学创始人)


观摩课+报告:用字母表示数

吴恢銮(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天长小学)



学术主持:管尤跃(云南省小学数学教研员)


观摩课+报告:角与圆

洪进益(台湾数学名师,师铎奖获得者)


观摩课+报告:长方体容积练习  

顾志能(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海盐县教研员)



学术主持:刘莉(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小学数学教研员)


观摩课+报告:折线统计图

徐青(数学名师,广东喜耀粤西学校办学总顾问)


观摩课+报告:平均数

李保伟(江西省特级教师,丽水文元小学)



学术主持:马俊华(陕西省特级教师,西安市教科所小教部)


观摩课+报告:排列问题

陈加仓(浙江省特级教师,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


观摩课+报告:植树问题

俞正强(浙江省特级教师,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滑动查看流程


学术主持:张宏丽(特级教师,天津市英语教研员)


学术报告:核心素养下的英语教学创新趋势解读

杨晓钰(西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观摩课+报告:绘本阅读课程

黄慧(江苏省特级教师,江阴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观摩课+报告:自然拼读课程

戈向红(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

 


学术主持:刘小菁(北京外国语大学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培训专家)


观摩课+报告:AR英语课堂

清华附小英语团队


观摩课+报告:故事英语课程

王劲春(上海市十佳小学外语青年教师)


 

学术主持:周力平(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英语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语言教育协会理事)


观摩课+报告:单元整体教学

叶建军(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


观摩课+报告:跨文化交际

桂婷婷(南京市江宁区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


观摩课+报告:发现性阅读

周亚文(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英语教师)

 


学术主持:杨晓钰(西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观摩课+报告:英语戏剧课程

夏恩力(杭州市福山外国语小学副校长)


观摩课+报告:体验式英语课程

主维山(国内知名小学英语教师及培训师)





滑动查看流程


学术主持:曲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中心副主任)



新时代,劳动内涵的新境界与新样态

张华(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全球视野下的劳动课程如何本土化创新

范胜武(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执行校长)



石头班的“全人”劳动教育图谱

青岛中学小学部石头教室


把农场开发成博物学课堂

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



学术主持:章巍(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副校长)



STEM视角下的新劳动教育思考——来自深圳龙岗的案例

吴向东(广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家)


校园服务劳动设计可以有多少种可能

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


新劳动创造101

上海静安区和田路小学



儿童城市课程——设计思维下的未来职业挑战

王胜(佰特博雅书院院长,上海佰特教育创始人)


当学校变成一间综合职业体验馆后

西南财经大学附属小学



学术主持:曹雷(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美物·美者·美景——我心目中的劳动文化美学观

重庆市人民小学


以“食”育“美”

上海筑桥实验小学


新劳动教育的草西表达

成都草堂小学西区分校



校园劳动合作社的故事

江苏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台湾小学的劳动教育融合实践

施红朱(台湾中小学体验式教育研究员)



学术主持:曲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中心副主任)



用劳动教育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


圣菲少年的劳动品格教育课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小学



1~6年级新劳动教育目标指向

章振乐(教育部“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编制专家组成员,富春第七小学校长)


劳动素养与劳动教育成效评价策略

黄琼(中国教科院课程所助理研究员,教育部劳动教育专家组成员)




滑动查看流程


学术主持:牛晓(重庆市教科院体育教研员)


主题报告:基于游戏化的小学体育教学,怎么看?怎么做?

陈雁飞(教授,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院长)


观摩课+课例解读:多种方式的接力跑游戏及体能练习

向宏钊(体育名师,重庆人和街小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大数据支撑下的跳绳教学

范翔(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武侯区体育教研员)


 

学术主持:刘勇(重庆特级教师,重庆市两江新区体育教研员)


观摩课+课例解读:瓦片上的平衡

金刚(苏州市高新区体育教研员)


观摩课+学术解读:接力跑中的下压式传接棒技术

陈志飞(上海市黄浦区小学体育教研员) 


观摩课+课例解读:棒球帽配合的韵律活动

杨薇薇(体育名师,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学术主持:倪晨瑾(特级教师,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魅力足球:变向运球

陈大宁(体育名师,无锡市通江实验小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投掷:双人合作抛接轻物

庞燕(江苏省特级教师,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快速跑及体能练习

刘勇(重庆特级教师,重庆两江新区体育教研员)


 

学术主持:陈志飞(上海市黄浦区小学体育教研员)


观摩课+课例解读:生活化趣味街头棒球——跪姿棒球打击嘉年华

张其洲(台湾体育名师)


观摩课+课例解读:小梅花体育课程

重庆谢家湾小学体育团队


观摩课+课例解读:结合器材的单双脚连续跳跃--跳竹竿

倪晨瑾(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滑动查看流程


学术主持:向浩(深圳市龙华区玉龙学校副校长)




云教研:统编教材下的写作教学创新策略

黄厚江(江苏省特级教师)


云教研:“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构建与教学建议

待定


云教研: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阙银杏(浙江省特级教师,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初中语文教研员)

戴晓娥(江苏省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




学术主持:朱震国(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杨浦中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现代文阅读王君(重庆市特级教师,广东清澜山学校)
观摩课+课例解读:古诗文阅读程翔(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101中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写作教学肖培东(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永嘉县十一中)

学术主持:程一凡(成都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
观摩课+报告:活动探究单元周群(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景山学校)
观摩课+报告:整本书阅读课程  来凤华(北京市特级教师)



滑动查看流程



学术主持:张鹤(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专家报告: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整体解读

刘晓玫(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教育学院教授)


云教研:函数

徐颖(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数学教研员)



学术主持:徐颖(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数学教研员)


云教研:代数

张鹤(特级教师,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云教研:几何

潘建明(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学术主持:栾长伟(大连市教育学院初中数学教研员)




观摩课+课例解读

符永平(江苏省特级教师,南通市课改基础教育办公室)


观摩课+课例解读

孔冬青(河南省特级教师,济源市济水一中)



观摩课+课例解读

邱广东(安徽省特级教师,广州市广园中学)


 

学术主持:郑瑄(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分会副会长)



观摩课+课例解读

黄喆(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上海张江集团中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

张文娣(北京市特级教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

潘建明(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滑动查看流程



学术主持:侯云洁(云南师大外国语学院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讲座: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教学变革

王蔷(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云教研: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刘晓斌(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副教授,英语系主任)

 

云教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宋少铧(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初中英语教研员)

张金秀(北京教育学院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学术主持:张金秀(北京教育学院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观摩课+课例解读:分层教学课堂

王鲁豫(山东省特级教师,北京十一学校)


观摩课+课例解读:iPad 互动课堂

包晓明(云谷学校初中教学主任、2015年度苹果杰出教育工作者)


 

学术主持:杜明环(天津市特级教师,天津南开中学)


观摩课+课例解读:多模态文本阅读教学

黄雪祥(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初中英语教研员)


观摩课+课例解读:过程写作教学

朱萍(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





滑动查看流程



学术主持:张泽勇(重庆市特级教师)


观摩课+报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吴泓(广东省特级教师, 深圳新安中学)


观摩课+报告:文学阅读与写作

周鹏(重庆市特级教师,西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


 

学术主持:连中国(全国高考命题组成员、全国高中语文教材编者)


观摩课+报告:思辨阅读与表达

闫存林(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十一学校)


观摩课+报告: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倪江(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外国语学校)



学术主持: 郑朝晖(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建平中学)


讲座: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趋势解读

蔡可(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云教研:“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

孙晋诺(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中学)



学术主持:罗晓晖(成都市教科院国学研究室主任,高中语文教研员)


云教研:“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

褚树荣(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云教研:“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  

何杰(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滑动查看流程



【函数及应用】观摩课+课例解读


【几何与代数】观摩课+课例解读


【统计与概率】观摩课+课例解读


【建模与探究】观摩课+课例解读


(专家待定)


专家报告: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新趋势


云教研:函数


云教研:几何


专家报告:数学建模在高中课堂的常态化建设思考


滑动查看流程



学术主持:郑鸿颖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观摩课+课例解读:主题式英语 

杜泉滢(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教师,海淀区学科带头人)


观摩课+课例解读:个性化教学 

待定


 

学术主持:侯云洁(云南师大外国语学院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观摩课+报告:英语文学阅读

程岚(北京市特级教师,人大附中通州校区)


观摩课+报告:英语读写整合

待定



学术主持:杨晓钰 (西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讲座:高中英语教学的挑战与趋势

夏谷鸣(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外语教学学会会长)


云教研:口语教学系列化活动设计

沈伟刚(上海市特级教师)


 

学术主持:蒋京丽(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英语学科教研员)


云教研:整本书阅读课程

待定


云教研:如何设计有层次的英语教学活动

孙晓慧(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应用语言学博士后)






▼ 点击 阅读原文 ,下载「新学习APP选座报名!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